使用依值类型编程的陷阱
依值类型的灵活性允许类型检查器接受更多有用的程序,因为类型的语言足够表达那些一般类型系统不够表达的变化。 同时,依值类型表达非常精细的规范的能力允许类型检查器拒绝更多有错误的程序。 这种能力是有代价的。
返回类型的函数(如 Row
)的实现与它的类型之间的紧密耦合是下列问题的一个具体案例:
当类型中包含函数时,接口和实现之间的区别开始瓦解。
通常,只要重构不改变函数的类型签名或输入输出行为,它就不会导致问题。
所以一个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下列重构而不会破坏客户端代码:使用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重写,修复错误,提高代码的清晰度。
然而,当函数出现在类型中时,函数的内部实现成为类型的一部分,因此成为另一个程序的接口的一部分。
以 Nat
上的加法的两个实现为例。
Nat.plusL
对第一个参数进行递归:
def Nat.plusL : Nat → Nat → Nat
| 0, k => k
| n + 1, k => plusL n k + 1
Nat.plusR
则对第二个参数进行递归:
def Nat.plusR : Nat → Nat → Nat
| n, 0 => n
| n, k + 1 => plusR n k + 1
两种加法的实现都与数学概念一致,因此在给定相同参数时返回相同的结果。
然而,当这两种实现用于类型时,它们呈现出非常不同的接口。
以一个将两个 Vect
连接起来的函数为例。
这个函数应该返回一个长度为两个参数的长度之和的 Vect
。
因为 Vect
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更多信息的List
,所以写这个函数类似 List.append
,对第一个参数进行模式匹配和递归。
让我们给定一个初始的类型签名然后进行模式匹配。占位符给出两条信息:
def appendL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nil, ys => _
| .cons x xs, ys => _
第一个信息:在 nil
的情形下,占位符应该被替换为一个长度为 plusL 0 k
的 Vect
: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0 k)
第二个信息:在cons
的情形下,占位符应该被替换为一个长度为plusL (n✝ + 1) k
的 Vect
: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n✝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n✝ + 1) k)
n
后面的符号,称为剑标(dagger),用于表示 Lean 内部生成的名称。
对第一个 Vect
的模式匹配隐式导致第一个 Nat
的值也被细化,因为构造子cons
的索引是n + 1
,Vect
的尾部长度为n
。
在这里,n✝
表示比参数 n
小1的 Nat
。
定义相等性
在 plusL
的定义中,有一个模式0, k => k
。
因此第一个下划线的类型 Vect α (Nat.plusL 0 k)
的另一个写法是 Vect α k
。
类似地,plusL
包含另一个模式 n + 1, k => plusN n k + 1
。
因此第二个下划线的类型可以等价地写为Vect α (plusL n✝ k + 1)
。
为了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一步是显式地写出 Nat
参数。这一变化同时导致错误信息中的剑标消失了,因为此时程序已经显式给出了这个参数的名字:
def appendL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0, k, .nil, ys => _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k : Nat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0 k)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n + 1) k)
用简化版本的类型注释下划线不会导致类型错误,这意味着程序中写的类型与 Lean 自己找到的类型是等价的:
def appendL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0, k, .nil, ys => (_ : Vect α k)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 Vect α (n.plusL k + 1))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k : Nat
ys : Vect α k
⊢ Vect α k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n k + 1)
第一个情形要求一个Vect α k
,而 ys
有这种类型。
这跟将一个列表附加到一个空列表时直接返回这个列表的情况相似。
用 ys
替代第一个下划线后,只剩下一个下划线需要填充:
def appendL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0, k, .nil, ys => ys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 Vect α (n.plusL k + 1))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n k + 1)
这里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 Lean 期望一个 Vect α (Nat.plusL 0 k)
的上下文中,它接受了一个 Vect α k
。
然而,Nat.plusL
不是一个 abbrev
,所以似乎它不应该在类型检查期间运行。
还有其他事情发生了。
理解发生了什么的关键在于 Lean 在类型检查期间不止展开所有 abbrev
的定义。
它还可以在检查两个类型是否等价时执行计算,从而允许一个具有类型A的表达式可以在一个期待类型B的上下文中被使用。
这种属性称为定义相等性(definitional equality)。这种相等性很微妙。
当然,完全相同的两个类型被认为是定义相等的,例如Nat
和Nat
或List String
和List String
。
任何两个由不同数据类型构造的具体类型都不相等,因此List Nat
不等于Int
。
此外,两个只在内部名称上存在不同的类型(译者注:即α-等价)是相等的,例如(n : Nat) → Vect String n
与(k : Nat) → Vect String k
。
因为类型可以包含普通数据,定义相等还必须描述何时数据是相等的。
使用相同构造子的数据是相等的,因此0
等于0
,[5, 3, 1]
等于[5, 3, 1]
。
然而,类型不仅包含函数类型、数据类型和构造子。
它们还包含变量和函数。
变量的定义相等性相对简单:每个变量只等于自己,因此(n k : Nat) → Vect Int n
不等于(n k : Nat) → Vect Int k
。
函数则复杂得多。数学上对函数相等的定义为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行为。但这种相等性无法被算法检查。
这违背了而定义相等性的目的:通过算法自动检查两个类型是否相等。
因此,Lean 认为函数只有在它们的函数体定义相等时才是定义相等的。
换句话说,两个函数必须使用相同的算法,调用相同的辅助函数,才能被认为是定义相等的。
这通常不是很有用,因此函数的定义相等一般只用于当两个类型中出现完全相同的函数时。
当函数在类型中被调用时,检查定义相等可能涉及规约这些调用。
类型 Vect String (1 + 4)
与类型 Vect String (3 + 2)
是定义相等的,因为 1 + 4
与 3 + 2
是定义相等的。
为了检查它们的相等性,两者都被规约为5
,然后使用五次“构造子”规则。
检查函数应用于数据的定义相等性可以首先检查它们是否已经相同——例如,检查["a", "b"] ++ ["c"]
是否等于["a", "b"] ++ ["c"]
时没有必要进行规约。
如果不同,调用函数并继续检查结果的定义相等性。
并非所有函数参数都是具体数据。
例如,类型可能包含不是由 zero
和 succ
构造子构建的Nat
。
在类型(n : Nat) → Vect String n
中,变量n
是一个Nat
,但在调用函数之前不可能知道它哪个Nat
。
实际上,函数可能首先用0
调用,然后用17
调用,然后再用33
调用。
如appendL
的定义中所见,类型为Nat
的变量也可以传递给plusL
等函数。
实际上,类型(n : Nat) → Vect String n
和(n : Nat) → Vect String (Nat.plusL 0 n)
定义相等。
n
和 Nat.plusL 0 n
是定义相等的原因是 plusL
对的第一个参数进行模式匹配。
这在别的情况下会导致问题:(n : Nat) → Vect String n
与(n : Nat) → Vect String (Nat.plusL n 0)
并不定义相等,尽管0应该同时是加法的左和右单位元。
这是因为模式匹配在遇到变量时会卡住。
在 n
的实际值变得已知之前,没有办法知道应该选择 Nat.plusL n 0
的哪种情形。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查询示例中的 Row
函数中。
类型Row (c :: cs)
不会规约到任何数据类型,因为 Row
的定义对单例列表和至少有两个条目的列表的处理方式不同。
换句话说,当尝试将变量cs
与具体的List
构造子匹配时会卡住。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个拆分或构造 Row
的函数都需要与 Row
本身对应的三种情形:为了获得模式匹配或构造子可以使用的具体类型。
appendL
中缺失的情形需要一个Vect α (Nat.plusL n k + 1)
。
索引中的+ 1
表明下一步是使用Vect.cons
:
def appendL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0, k, .nil, ys => ys
| n + 1, k, .cons x xs, ys => .cons x (_ : Vect α (n.plusL k))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L n k)
一个对 appendL
的递归调用可以构造一个具有所需长度的 Vect
:
def appendL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0, k, .nil, ys => ys
| n + 1, k, .cons x xs, ys => .cons x (appendL n k xs ys)
既然程序完成了,删除对 n
和 k
的显式匹配使得这个函数更容易阅读和调用:
def appendL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L k)
| .nil, ys => ys
| .cons x xs, ys => .cons x (appendL xs ys)
比较类型使用定义相等意味着定义相等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函数的内部定义,都成为使用依值类型和索引族的程序的接口的一部分。
在类型中暴露函数的内部实现意味着重构暴露的函数可能导致使用它的程序无法通过类型检查。
特别是,plusL
在 appendL
的类型中使用的事实意味着 plusL
的使用不能被等价的 plusR
替换。
在加法上卡住
如果使用 plusR
定义 append
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从头来过。使用显式长度并用占位符填充每种情形,会显示以下有用的错误消息: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0, k, .nil, ys => _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k : Nat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R 0 k)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R (n + 1) k)
然而,尝试在第一个占位符上添加一个Vect α k
类型注释会导致类型不匹配错误: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0, k, .nil, ys => (_ : Vect α k)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type mismatch
?m.3036
has type
Vect α k : Type ?u.2973
but is expected to have type
Vect α (Nat.plusR 0 k) : Type ?u.2973
这个错误指出 plusR 0 k
和 k
不定义相等。
这是因为 plusR
有以下定义:
def Nat.plusR : Nat → Nat → Nat
| n, 0 => n
| n, k + 1 => plusR n k + 1
它的模式匹配发生在第二个参数上,而非第一个,这意味着该位置上的变量 k
阻止了它的规约。
Lean 标准库中的 Nat.add
等价于 plusR
,而不是 plusL
,因此尝试在这个定义中使用它会导致完全相同的问题: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 + k)
| 0, k, .nil, ys => (_ : Vect α k)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type mismatch
?m.3068
has type
Vect α k : Type ?u.2973
but is expected to have type
Vect α (0 + k) : Type ?u.2973
加法在变量上卡住。 解决它需要命题相等。
命题相等性
命题相等性是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陈述。 Lean 在需要时会自动检查定义相等性,但命题相等性需要显式证明。 一旦一个相等命题被证明,它就可以在程序中被使用,从而将一个类型替换为等式另一侧的类型,从而解套卡住的类型检查器。
定义相等性只规定了很有限的相等性,所以它可以被算法自动地检查。 命题相等性要丰富得多,但计算机通常无法检查两个表达式是否命题相等,尽管它可以验证所谓的证明是否实际上是一个证明。 定义相等和命题相等之间的分裂代表了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分工:最无聊的相等性作为定义相等的一部分被自动检查,从而使人类思维可以处理命题相等中可用的有趣问题。 同样,定义相等性由类型检查器自动调用,而命题相等必须明确地被调用。
在命题、证明和索引中,一些相等性命题使用 simp
证明。
那里面的相等性命题实际上已经定义相等。
通常,命题相等性的证明是通过首先将它们变成定义相等或接近现有证明的相等性的形式,然后使用像 simp
这样的策术来处理简化后的情形。
simp
策术非常强大:它使用许多快速的自动化工具来构造证明。
一个更简单的策术叫做 rfl
,它专门使用定义相等来证明命题相等。
rfl
的名称来自**反射性(reflexivity)**的缩写,它是相等性的一个属性:一切都等于自己。
解决appendR
需要一个证明,即k = Nat.plusR 0 k
。它们并不定义相等,因为plusR
在第二个参数的变量上卡住了。
为了让它计算,k
必须是一个具体的构造子。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模式匹配。
因为 k
可以是任何 Nat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对任何 k
都能返回 k = Nat.plusR 0 k
的证据的函数。
它的类型应该为(k : Nat) → k = Nat.plusR 0 k
。
进行模式匹配并输入占位符后得到以下信息:
def plusR_zero_left : (k : Nat) → k = Nat.plusR 0 k
| 0 => _
| k + 1 => _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 0 = Nat.plusR 0 0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k : Nat
⊢ k + 1 = Nat.plusR 0 (k + 1)
将 k
通过模式匹配细化为 0
后,第一个占位符需要一个定义相等的命题的证据。
使用 rfl
策术完成它,只留下第二个占位符:
def plusR_zero_left : (k : Nat) → k = Nat.plusR 0 k
| 0 => by rfl
| k + 1 => _
第二个占位符有点棘手。
表达式Nat.plusR 0 k + 1
定义相等于Nat.plusR 0 (k + 1)
。
这意味着目标也可以写成k + 1 = Nat.plusR 0 k + 1
:
def plusR_zero_left : (k : Nat) → k = Nat.plusR 0 k
| 0 => by rfl
| k + 1 => (_ : k + 1 = Nat.plusR 0 k + 1)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k : Nat
⊢ k + 1 = Nat.plusR 0 k + 1
在等式命题两侧的 + 1
下面是函数本身返回的另一个实例。
换句话说,对 k
的递归调用将返回 k = Nat.plusR 0 k
的证据。
如果相等性不适用于函数参数,那么它就不是相等性。
换句话说,如果 x = y
,那么 f x = f y
。
标准库包含一个函数congrArg
,它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相等性证明,并返回一个新的证明,其中函数已经应用于等式的两侧。
在这种情形下,函数是(· + 1)
:
def plusR_zero_left : (k : Nat) → k = Nat.plusR 0 k
| 0 => by rfl
| k + 1 =>
congrArg (· + 1) (plusR_zero_left k)
命题相等性可以使用右三角运算符▸
在程序中使用。
给定一个相等性证明作为第一个参数,另一个表达式作为第二个参数,这个运算符将第二个参数类型中等式左侧的实例替换为等式的右侧的实例。
换句话说,以下定义不会导致类型错误: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0, k, .nil, ys => plusR_zero_left k ▸ (_ : Vect α k)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第一个占位符有预期的类型: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k : Nat
ys : Vect α k
⊢ Vect α k
现在可以用ys
填充它: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0, k, .nil, ys => plusR_zero_left k ▸ ys
| n + 1, k, .cons x xs, ys => _
填充剩下的占位符需要解套另一个卡住的加法: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α : Type u_1
n k : Nat
x : α
xs : Vect α n
ys : Vect α k
⊢ Vect α (Nat.plusR (n + 1) k)
这里,要证明的命题是 Nat.plusR (n + 1) k = Nat.plusR n k + 1
,可以使用▸
将+ 1
拉到表达式的顶部,使其与cons
的索引匹配。
证明是一个递归函数,它对 plusR
的第二个参数 k
进行模式匹配。
这是因为 plusR
自身也是对第二个参数进行模式匹配,所以证明可以相同的模式匹配解套它,将计算行为暴露出来。
证明的框架与plusR_zero_left
非常相似:
def plusR_succ_left (n : Nat) : (k : Nat) → Nat.plusR (n + 1) k = Nat.plusR n k + 1
| 0 => by rfl
| k + 1 => _
剩下的情形的类型在定义上等于 Nat.plusR (n + 1) k + 1 = Nat.plusR n (k + 1) + 1
,因此可以像 plusR_zero_left
一样用 congrArg
解决:
don't know how to synthesize placeholder
context:
n k : Nat
⊢ Nat.plusR (n + 1) (k + 1) = Nat.plusR n (k + 1) + 1
证明就此完成
def plusR_succ_left (n : Nat) : (k : Nat) → Nat.plusR (n + 1) k = Nat.plusR n k + 1
| 0 => by rfl
| k + 1 => congrArg (· + 1) (plusR_succ_left n k)
完成的证明可以用来解套appendR
中的第二个情形:
def appendR : (n k : Nat)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0, k, .nil, ys => plusR_zero_left k ▸ ys
| n + 1, k, .cons x xs, ys => plusR_succ_left n k ▸ .cons x (appendR n k xs ys)
如果再次将 appendR
的长度参数改成隐式参数,它们在证明中也将不具有显示的名字。
然而,Lean 的类型检查器有足够的信息自动填充它们,只有唯一的值可以使类型匹配:
def appendR : Vect α n → Vect α k → Vect α (n.plusR k)
| .nil, ys => plusR_zero_left _ ▸ ys
| .cons x xs, ys => plusR_succ_left _ _ ▸ .cons x (appendR xs ys)
优势和劣势
索引族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对它们进行模式匹配会影响定义相等性。
例如,在Vect
上的match
表达式中的nil
情形中,长度会直接变成0
。
定义相等非常好用,因为它从不需要显式调用。
然而,使用依赖类型和模式匹配的定义相等在软件工程上有严重的缺点。 首先,在类型中使用的函数需要额外编写,同时在类型中方便使用的实现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的实现。 一旦一个函数在类型中被使用,它的实现就成为接口的一部分,导致未来重构困难。 其次,检查定义相等性可能会很慢。 当检查两个表达式是否定义相等时,如果相关的函数复杂并且有许多抽象层,Lean 可能需要运行大量代码。 第三,定义相等检查失败而报告的错误信息可能很难理解,因为它们通常包含了函数内部实现相关的信息。 并不总是容易理解错误消息中表达式的来源。 最后,在一组索引族和依赖类型函数中编码非平凡的不变性通常是脆弱的。 当函数的规约行为不能方便地提供需要的定义相等性时,通常需要更改系统中的早期定义。 另一种方法是在程序中的很多地方手动引入相等性的证明,但这样会变得非常麻烦。
在惯用的 Lean 代码中,带有索引的数据类型并不经常使用。 相反,子类型和显式命题通常用于保证重要的不变性。 这种方法涉及许多显式证明,而很少直接使用定义相等。 为了可以被用作一个交互式定理证明器,Lean 的很多设计是为了使显式证明方便。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这种方法。
然而,理解索引族是重要的。
诸如 plusR_zero_left
和 plusR_succ_left
之类的递归函数实际上是使用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
递归的基情形对应于归纳的基情形,递归调用则表示对归纳假设的使用。
更一般地说,Lean 中的新命题通常被定义为证据的归纳类型,这些归纳类型通常具有索引。
证明定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构造具有这些类型的表达式,这个过程与本节中的证明非常相似。
此外,索引数据类型有时确实是最佳选择。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是知道何时使用它们的一个重要部分。
练习
- 使用类似于
plusR_succ_left
的递归函数,证明对于所有的Nat
n
和k
,n.plusR k = n + k
。
- 写一个在
Vect
上的函数,其中plusR
比plusL
更自然:plusL
需要在定义中显示使用(命题相等性的)证明。